
不是那么回事。陳賡若第一批到朝鮮,彭總就不用去了,因為陳賡會打的更好。陳賡卻去了越南,回國剛到朝鮮需要了解雙方情況,而鄧華卻是第一批入朝之人。而陳賡熟悉環(huán)境態(tài)勢后,還是接替彭總成了第一指揮官!陳賡不但把所有海岸線全部控制令美軍無法再登陸,而且創(chuàng)造發(fā)展了坑道戰(zhàn),我軍傷亡立減一半以上,敵人傷亡高于我方許多!我方已立于不敗之地后,陳賡被調(diào)回國內(nèi)創(chuàng)建哈工軍校,鄧華才接替陳賡擔任志愿軍總司令。有陳賡在,哪有鄧華主鼎的份,二人的差距和資歷不是一個等級。陳賡的軍事能力高于九帥九將,和劉伯承平階,所以鄧華開始只是代總司令,而陳賡卻是直接接任總司令,這就是區(qū)別。

鄧華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在志愿軍司令部,在三年整個抗美援朝過程中,他的地位,他的威望,他的指揮才能,所起的作用,就是一個二號首長的角色。這一點不假。他不負眾望,輔佐彭總完成了整個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組織,領(lǐng)導,指揮工作。他甚至還代任過司令員。他二號首長的地位名至實歸,貨真價實,是眾望所歸,這還有啥可議論的?歷史早已對此有了定論。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好事者無病呻吟的無稽之談。最好別提這樣的問題。

鄧華的水平不如陳賡和韓先楚,他當二號主要原因是資格比韓先楚老,又比陳賡先到,占了先機。但從彭總的考慮來看,他回國時傾向陳賡接替,后來,我估計還是人事關(guān)系的考慮,還是把陳賡調(diào)回了國,鄧接替。

一正多副,各有職責。二號首長,全方位考量,我認為一、能力接近一號,二、親和力,既能輔佐一號,又能聯(lián)合下屬,起到承上啟下之責,三、在關(guān)健時刻,代理一號,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使戰(zhàn)局不受任何影響,四、胸懷寬廣,不計個人得失,一切以戰(zhàn)局為重。其實,彭總組閣,必定有更細致的考量,加上主席、總理把關(guān),可說至善至美。我等弄斧于朝堂,純屬逗趣,留點笑料于飯后,道也無妨。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中央調(diào)13兵團赴東北組建邊防軍,由鄧華任司令員,替代原司令員黃永勝,而且鄧華是由林彪推薦的,說明林總很賞識鄧華的指揮作戰(zhàn)能力。彭總?cè)嗡玖顔T兼政委的志愿軍主力便是四野的部隊,鄧華出任第一副司令員便順理成章了。
- 下一篇:基德和羅是否值30億懸賞?
- 上一篇:有誰去過俄羅斯?俄羅斯人是如何生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