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是一種便攜式電子醫(yī)療設備,能夠自動診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包括室顫(VF)和無脈室速,并通過除顫進行治療,幫助心臟重新建立有效的節(jié)律。
自動體外除顫器 自動體外除顫器 (AED)是一種便攜式電子設備,能夠自動診斷室顫(VF)和無脈室速等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并能夠通過除顫進行治療(即應用電力停止心律失常),讓使心臟重新建立有效的節(jié)律。
基本信息
英文名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適應證
治療疾病 自動體外除顫器用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導致的 心臟驟停 ,這與心臟病發(fā)作不同。該設備所治療的心律通常限于:
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VT)
心室顫動(VF)
在這兩種類型的可電擊性心律失常中,心臟都是電活動的,但處于不允許其泵送和循環(huán)血液的功能失調(diào)模式。在 室性心動過速 中,心臟跳動過快,無法有效地泵血。最終,室性心動過速導致心室顫動。在心室顫動中,心臟的電活動變得混亂,阻止心室有效地泵送血液。心臟顫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最終會達到 心臟停搏 。 與所有除顫器一樣,AED的設計不是為了電擊心臟停搏(“平面線”模式),因為這不會產(chǎn)生積極的臨床結果。心臟停搏患者只有在通過心肺復蘇和心臟刺激藥物的組合,能夠建立一種可電擊節(jié)律的情況下才有存活的機會,這使得在除顫器到達之前必須進行心肺復蘇。
延遲治療影響 如果不加以糾正,一旦心臟驟停,這些心臟狀況(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心臟停搏)會迅速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和死亡。心臟驟停約3至5分鐘后 ,可能開始出現(xiàn)不可逆的腦/組織損傷。心臟驟?;颊咴谖闯晒χ委煟ǔ潱┑那闆r下,每分鐘的存活率在前3分鐘內(nèi)每分鐘下降7%,時間超過3分鐘,存活率每分鐘下降10%。
使用
使用步驟 1.開機 :打開包裝(手提箱/包),有些自動體外除顫儀開箱后會自動啟動電源,大部分自動體外除顫儀設有電源鍵,需要按下電源鍵開機。
2.遵循自動體外除顫儀語音提示 :開機后自動體外除顫儀會自動播放語音提示,引導使用者一步一步操作直到除顫,所以,即使沒用過的使用者也可以按照語音提示完成除顫。
3.“將 電極片 貼到患者裸露的胸部” ,這是自動體外除顫儀語音提示的第一句,自動體外除顫儀的電極片含有導電背膠,需要從塑料膜上撕下電極片,并把背膠面黏貼在患者胸前。電極片分為兩塊,每塊電極片上均有圖片提示正確的黏貼位置,將一片電極片黏貼在右鎖骨的正下方,另一片電極片黏貼在左側乳頭外側。注意部分自動體外除顫儀電極片為前后位黏貼,具體只要根據(jù)電極片圖片提示即可。
4. “將電極片插頭插入自動體外除顫儀中” ,在黏貼好電極片后需要把電極片插頭插入主機相應位置。到這一步為止,最好在自動體外除顫儀到場的30秒內(nèi)完成,且第一位進行心肺復蘇搶救的施救者不需要暫停胸外按壓等操作,繼續(xù)積極搶救,而不是在一旁觀看自動體外除顫儀操作。
5.“準備分析心律,請不要觸碰患者” (大部分自動體外除顫儀為自動開始分析心律,部分自動體外除顫儀需要按“下一步”按鈕使其開始分析心律),第三句語音提示說明自動體外除顫儀電極片已正確黏貼并連接,AED準備分析患者心律是否為可除顫心律,這時需要自動體外除顫儀操作者大聲提醒心肺復蘇施救者停止搶救,不要觸碰到患者身體,也需要提醒邊上其他操作者或圍觀者不要觸碰到患者,以免干擾自動體外除顫儀的分析。
6.接下來將分為兩種情況:可電擊心律和不可電擊心律。
(1)“建議電擊,請不要觸碰患者” ,如果自動體外除顫儀判斷為可電擊心律,會提示你電擊且務必離開患者,此時需要再次大聲喊出“請所有人離開”或“請離開”,并再次環(huán)顧患者四周以確保沒有人接觸到患者,再按下電擊按鈕(電擊按鈕有閃電圖標,并會閃爍提醒)。電擊完成后自動體外除顫儀會提示“電擊完成,請繼續(xù)心肺復蘇”,此時不需要判斷患者意識、脈搏、呼吸等,直接從胸外按壓開始繼續(xù)搶救。
(2)“不建議電擊,請繼續(xù)心肺復蘇” ,這說明自動體外除顫儀分析患者為不可電擊心律。此時請立即從胸外按壓開始恢復心肺復蘇。
7.自動體外除顫儀在電擊完成或不建議電擊后,不需要移除機器或取下電極片 ,自動體外除顫儀會每兩分鐘自動再次從第5步開始,分析患者是否為可電擊心律(部分自動體外除顫儀要手動分析)。
注意事項 1.自動體外除顫儀主要針對心臟驟停,失去反應,失去呼吸的患者,不應對其他患者,包括出現(xiàn)胸悶、胸痛的患者使用,避免診斷失誤或進行不必要的治療,現(xiàn)場急救的同時仍需及時呼叫120。
2.自動體外除顫儀反復提示“將電極片貼到患者裸露的胸部”、“將電極片插頭插入自動體外除顫儀中”或者“請檢查電極片”,這時說明自動體外除顫儀無法分析患者的心律,可能造成這種情況的有患者胸部毛發(fā)過于濃密、患者皮膚上有過多的水或汗液。這時候需要取出自動體外除顫儀箱內(nèi)的剃刀快速清除胸毛,取出紙巾或患者衣服擦拭干凈胸部的水或汗液。如果患者衣物也被水沾濕,則電擊時要特別注意周圍人是否有接觸到患者衣物,因為水是導電的,如果電擊時你沒有直接接觸患者皮膚而只是接觸了沾濕的衣物也會同時被電擊傳導。
3.所有可移除的金屬物體,如表鏈、徽章等應該從病人前胸去除,不能拿掉的如身上佩戴的珠寶飾物等應該從前胸移開,確保胸前沒有異物,以免影響電擊,使除顫能量減弱或散失。裝有 心臟起搏器 或植入式除顫儀患者,有部分患者可能既往就有心臟病史并裝有 起搏器 、植入式除顫儀等,那么自動體外除顫儀使用時需要避開這些設備。一般這些設備裝于胸部或腹部上,表現(xiàn)為皮膚下的規(guī)則硬塊,大小約為紙牌盒的一半。 4.可在雪地或潮濕地面使用,避免患者在水中時使用。
5.藥物貼片,如止痛膏藥、硝酸甘油貼片、激素替代貼片等,電極片也應避開這些藥物貼片,否則會影響電擊傳導。由于去除貼片并擦拭干凈需要一定時間,如果在自動體外除顫儀到場前發(fā)現(xiàn),可以先予以清除,自動體外除顫儀到場后則不要花費過多時間去清除,否則可能延誤電擊。
6.檢查環(huán)境,確保周圍無汽油或天然氣等可燃性液體及氣體。
7.分析心律時,不可搖晃病人,若在行駛的車上,自動體外除顫儀無法分析心律,須先將車停穩(wěn)再使用。
特點
簡單性 與普通的除顫器不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使用需要最少的培訓(甚至不需要培訓)。所有在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被批準使用的AED都使用電子語音來提示用戶完成每個步驟。如果AED的使用者有聽力障礙,許多AED現(xiàn)在也包括視覺提示。大多數(shù)設備都是為非醫(yī)療人員的使用而設計的。它們的易用性催生了公眾使用除顫(PAD)的概念。
此外,AED會自動診斷心律并決定是否需要電擊。自動型將在沒有用戶命令的情況下實施電擊。半自動型會告訴用戶需要電擊,但通常用戶必須按下按鈕來實施電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用戶不能推翻AED的“不電擊”提示。一些AED可以用于體重低于25千克或8歲以下的兒童。如果某一型號的AED被批準用于兒童,所需要的就是使用更合適的護墊。
受益性 觀察研究表明,在院外心臟驟停時,使用公共除顫器與40%的中位生存率相關。當由非派遣的非專業(yè)急救人員操作時,他們有最高的生存可能性。
歷史 1947年,克勞德·貝克首次在人身上使用體外除顫器。 便攜式體外除顫器由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弗蘭克·潘特里奇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發(fā)明,潘特里奇是急救醫(yī)療的先驅(qū) 。潘特里奇的除顫器需要訓練有素的操作員來執(zhí)行電擊程序,并為體外除顫的許多新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 。
在20世紀70年代末,Heart Aid被開發(fā)為第一款真正為公眾設計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BC評估原則和人聲傳遞指令幫助旁觀者在等待第一反應者到達現(xiàn)場時應對突發(fā)的心臟事件。 許多早期的急救模式創(chuàng)新仍然是當前一代AED的一部分,一些創(chuàng)新,如氣道電極,已經(jīng)停止使用。
個案研究 在2017年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中, 波蘭 的研究人員選擇了裝有AED的大樓的主要入口,研究人員自己并不知道這些設備的確切位置。在模擬心臟病發(fā)作的演習中,將AED帶給患者的平均時間為96秒,時間范圍為52到144秒。達到了三分鐘的目標。在某些情況下,使用AED需要大樓人員持續(xù)在場。未來的改進包括更明顯的標識和供公眾使用的AED,不需要大樓的工作人員取回或使用設備。